返回首页 >

电动车充电服务费不能成了“糊涂账”

2025-09-17 13:11   大众新闻客户端

  锦绣天地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只负责将公共充电桩引入小区,服务费由所属单位进行定价和收费,与物业公司无关,“我们收到了部分业主反映服务费的问题,正在查看附近小区情况,如果费用过高,会敦促进行整改。”

  记者调查发现,收费模式的变化,也加剧了居民的“涨价感”。《通知》实施前,大多数充电桩采用按时计费,新规推行按实际充电量收费后,大功率电动车成本上升明显。

  “以前按时计费,在同等时间内,小功率电动车充得少,大功率电动车充得多,小功率车在单价上更贵。”一家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工作人员说,“现在按实际电量收费,大小功率电动车单价持平,大功率车主自然会感到涨价了。”

  规范充电收费 需要不同解题思路

  截至今年4月,我国电动两轮车保有量已超过4.2亿辆,全国53万个住宅小区已有24.5万个完成充电设施建设,充电端口达到3610万个。电动自行车与充电端口比接近12:1。

  事实上,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供给量整体依然不足。尤其是在实际使用中,因定价机制不透明、收费标准混乱等问题,部分地方陷入供给不足与充电不畅的双重困境。

  记者梳理发现,自去年以来,部分地区已通过政策引导来规范服务费定价机制,并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

  去年10月,省发改委等多部门出台文件,落实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政策。济南、淄博、济宁等地相继发布“提醒告诫函”,明确充电费用实行价费分离,严格明码标价;合理确定充电服务费;鼓励降低充电服务费。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