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十四年等待 “镜面”少年重启心“门”| 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7小时高难度手术助力罕见先心病患儿重获新生

2025-09-17 16:52   海报新闻

  大众网记者 唐克 通讯员 郑丽冬 济南报道

  9月17日,小林(化名)康复出院。历经二十多天的治疗,他终于迎来属于自己的“心”生。这一刻,他等待了十四年。

  而这得益于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中心完成的一台极高难度手术。8月27日,在粘连严重、结构全部反位的“镜面心脏”上,邹承伟教授、乔彬教授带领团队用七个小时为小林开胸修复,一次性置换多个瓣膜,彻底解决返流问题,将小林从心力衰竭的边缘拉回。

  手术艰难开局

  在反位的“心门”中精细拆解

  由于此前经历过两次开胸手术,小林的心脏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主刀医生需小心翼翼地层层分离,才能暴露心脏。更特殊的是,他是一名“镜像右位心”患者——心脏不在左胸,而在右侧,所有心房、心室和大血管布局与常人左右相反。

  在这例“反位心脏”上完成手术,相当于要求医生“镜像操作”,每一个动作都需在反向空间中精准判断。不仅手术视野完全不同,器械进入的角度、缝合的方向,甚至打结的左右手配合,全部需要实时逆向思维。这对主刀医生的空间感知、手眼协调及团队配合提出了近乎极致的挑战。

  建立体外循环后,“人工心肺机”暂时接管心、肺功能,心脏暂停跳动。医生们在“静止的镜中世界”里开始精细操作:切除病变严重的肺动脉瓣、二尖瓣及三尖瓣,置入人工瓣膜,同时加宽右室流出道,从根本上解决血液大量返流的问题。七个多小时里,手术团队在毫米之间穿行、缝合,步步谨慎,如履薄冰。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