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石榴的艺术之旅
2025-09-18 09:47 齐鲁晚报
在峄城区榴园镇王府山村,有一处总面积2500平方米的石榴木根艺馆,400平方米的独立展厅宛如一座根雕艺术博物馆。展柜中,各类根雕作品形态各异,每一件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大型摆件“大团结”以百年老榴木为原料,精心雕琢出56个石榴造型,创作者孙延森借石榴“籽籽相依”的意象,巧妙融入民族团结的美好寓意,让作品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承载深厚文化内涵;笔筒、台灯、花架等作品,则将艺术与生活完美结合,变得既符合日常实用又美观漂亮。这些作品虽用途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身份标识”——皆由峄城本地石榴木制成,疤瘤错落、纹理清晰的特质,让每一件都成为无法复制的艺术孤品。
“我们峄城的石榴木疤瘤多,而且风化纹理清晰,硬度较高,非常方便后续做造型。”石榴木雕根艺展馆负责人孙延森站在作品前向记者介绍说。
打造一件根雕艺术品,需历经精细的创作流程。“简单款式的石榴木笔筒,三个人每天大概能做出50个;但像‘大团结’这种复杂的作品,制作工期就要20多天。”孙延森介绍,从原料筛选、构思设计,到雕琢打磨、细节完善,每一步都需匠心把控,才能让老榴木的自然特质与艺术创意完美融合。凭借稳定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根艺馆的作品定价从百元到万元不等,每年能产出2万余件根雕艺术品,消耗老榴木毛料300多吨,营收达70万-80万元,既实现了老榴木的资源再利用,又让根雕艺术产业形成稳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