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窗口期,山东加快打造人工智能示范应用高地
2025-09-18 11:26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最近两个月左右时间内,全球主要经济体围绕人工智能不约而同拿出了重磅政策:美国启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提出推动AI技术快速发展的90多项政策措施;欧盟公布《通用人工智能行为准则》最终版本,明确产业发展框架和边界;日本提出“AI基本计划”草案,计划“在全社会范围内应用人工智能,并启动开发循环”。中国推出《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超90%,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
各方都看准未来10年人工智能技术将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创造数不清的新产品和新业态,成为重要乃至决定性的发展机遇期。
窗口期稍纵即逝。就像数码浪潮短短几年时间就使得传统胶卷市场快速崩塌,巨头倒下,技术革命从来不会给恋旧者以宽容,任何迟疑都将付出沉重代价。快,方能有机会占据市场,占据资源,拉开与后来者的身位。
山东很多企业已经先行一步。比如在万华氯碱工厂,通过引入时序大模型TPT,对装置3000多个点位过去1年的历史数据的分析和训练,在离子膜寿命预测、电解槽实时用电优化、碳酸钠智能控制等场景试用,预计每年可产生综合经济效益约1000万元。
比如在魏桥,企业倾力打造行业领先的智铝大模型,深度挖掘电解槽运行时序规律,形成了“数据+机理+经验”融合的强泛化人工智能体系。投用后电解槽冷热转换周期从14天延长至18天,降低了冷热转换对寿命的影响;分子比波动降低15%,提升了槽稳定性,减少了50%现场重复性工作。
更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张券”还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