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20多万买辆车,开通方向盘加热等还得另花钱?法治日报调查

2025-09-19 07:32   法治日报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车主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承诺变卦,如从“基础流量终身免费”缩减为“仅远程控制免费”;二是所有权被架空,硬件虽归自己所有,却需付费解锁,软件服务到期就被限制功能;三是安全受威胁,如SOS功能与流量绑定、续费提醒影响驾驶安全等。

  车企对此态度如何?

  记者以车主身份咨询相关车企,一车企回应称“软件研发成本高”,认为付费订阅是合理模式。另有车企认为,根据不同阶段车型市场定位、价格及配置差异,权益方案存在区别,消费者不满可能是因为“信息传递表述不一致”。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教授郑翔说,车企“硬件预埋+软件订阅”模式本质是将“一次性产权交易”部分转为“长期服务租赁”,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却存在以下不完善之处:信息不透明,一些车企未充分披露服务成本、收费依据、取消方式等;选择权受限,通过高频提醒、技术限制(如限制远程锁定等功能)迫使用户付费;售后保障缺失,服务故障维修、功能有效期等无明确标准;公平性存疑,“硬件预埋”让用户承担不必要的硬件成本,订阅制长期支出可能远超一次性买断,且费用可能逐年上涨。

  郑翔说,若车企存在故意隐瞒或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误判并付费,属于“消费欺诈”。如果不买服务导致基础功能(如车辆远程控制等)受限,也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权,车辆作为商品应具备基本使用价值,限制基础功能违背“质量保障、价格合理”的公平交易条件。

  制定规范明确边界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