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教师,决心认真“看见”她的中专学生
2024-09-11 16:25 大众新闻
周雅清在上公开课
周雅清逐渐开始理解作为中专老师的特殊使命——除了充当知识的中介,更多时候还需牵引学生顺利完成个体的“社会化”。
“相当于给家庭教育补课,补齐常识。”周雅清总结说。
一次,周雅清在课堂上问学生以后想做什么,一名学生兴致勃勃地说,“我爸开了个炸鱼店,以后我就去给他炸鱼”,课堂里哄笑一团。她立刻纠正说:“你们没吃过炸鱼吗?炸鱼作为工作有什么问题吗?”
中专的孩子们虽然已有相当心智,但在价值体系上还有显见的薄弱。周雅清一直把朴素的“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挂在口头,她开玩笑说,自己也想去做精致的面点,可惜手太笨……
这些四两拨千斤的平淡细节,是周雅清为一个“健全的孩子”所做的努力。
为学生想读大学而激动在课堂上,周雅清最常收到的提问是:老师,我们学这个有啥意义呀?在她看来,这个问题贯穿了中专教育的始终。
中专院校的课程设计由文化课与实操课两部分组成,烹饪、面点等实操技能为中专体系的学习重点,而上文化课时,周雅清形容,“学生就歪着头说,老师,我们学这些有什么用呀,什么时候能去实习呀。”相较于实操课上的兴高采烈,笃定自己毕业就会去打工的学生们,对于传统观念意义上“知识”的学习,常常显露出迷茫和不耐烦。
这时,周雅清就会耐心解释说,“比如你学烹饪,如果掌握了数学知识,是不是就能做好配比?是不是就能更高精度地做出好吃的饭?”她试图将文化课融入实操,用更可见的实用性说服学生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