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向世界讲述“中国哲学”——登上纽约时代广场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徐青峰

2024-10-08 15:55   文化视界

“有”与“无”是中国哲学的根本问题。“有”与“无”不同,但不是截然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可以转化为“无”,“无”可以转化为“有”。“有”与“无”之间的相互转化,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宇宙观。因此,尽管世界在根本上被区分为“有”与“无”,但中国哲学不是静止的二元论,而是动态的一元论。在这种动态的一元论中,“有”中包含着“无”,“无”中包含着“有”。

《空》--局部

对于这种动态的一元宇宙论的视觉表达,我们在古老的太极图中可以找到。但是,很少有人将太极图当作绘画来看。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颜延之(384—456)就区分了三种形式的图像。他说:“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太极图属于图理的卦象,不属于图形的绘画。太极图不是绘画是不难理解的,因为作为哲学概念的“有”与“无”本身是有理而无形的,我们只能有图其理的卦象,而不能有图其形的绘画。

《空》--局部

然而,难道绘画就与哲学绝缘了吗?徐青峰在创作《空》和《在》这两幅作品的时候,我不相信他只是在思考绘画的问题。我的哲学研究的职业告诉我,这两幅作品在对“有”与“无”做视觉表达。而且,在我看来,它们的表达是成功的,尤其是我们将这两幅作品放在一起来看的时候就更是如此。

《空》--局部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