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烟台苹果的“野生”试验

  除了病虫害的防控之外,还有诸如选择优质高档易着色品种、优化改善果园微域生态环境、高光效树形培养与整形修剪、提高土壤肥力及肥水均衡供用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支撑。在省市专家的指导帮助下,王景波和他的合作社将30亩试验园扩展到2000亩,并逐步摸索出“轻简智效”免袋栽培模式。

  “轻”即变大为小、矮砧栽培。“在品种上,我们采用烟富3、美味、红嘎啦、华硕、首红、天汪1号,并改变以往苹果乔化稀植、乔砧密植等栽培模式,对周边600多亩丘陵和荒地起高垫低,进行土壤改良,建起512亩的现代矮砧苹果集约栽培示范区。”王景波说,配套矮砧大苗建园、宽行密株、起垄栽植、设立支架、纺锤形整枝等轻量化技术措施,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苹果树高降低、种植行距加大,有利于果园通风、透光,有利于机械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有利于苹果早成型、早结果、早上产,实现由“一年栽树、四年挂果”到“一年栽树、两年挂果、三年丰产”跨越发展。

  苹果不套袋,每亩能省6000元

  “以前果树管理,需要刻芽、拉枝、修剪、环剥、疏花、套袋、摘袋、转果、摘果等十几个环节,全部需人工完成。”杨鲁光说,而“轻简智效”免袋栽培模式中的“简”,即简化环节、提高效率。

  在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的指导下,王景波和他的合作社历时7年,续攻克化学疏花疏果、免套袋栽培技术。新技术不使用果袋、不铺反光膜,减少了人工疏花疏果、套袋、脱袋、铺膜、清膜等环节,每亩可减少果袋2万个、减少反光膜使用10公斤,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减少了能源消耗、环境污染。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