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高速事故调查结果未出,疑似“水军”搅乱舆论场?
2025-04-07 10:56 大众网
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微博、抖音等平台突现大量相似评论,包括“等待调查结果”“技术发展需要包容”以及对比其他品牌新能源汽车事故等标准化话术,同时涌现“小米是唯一负责车企”“主动担责值得肯定”等雷同内容,IP地址同样呈现集群特征。
更值得关注的是舆论引导的双轨策略:在遇难者家属发声的帖子下,“理性分析派”账号批量质疑家属动机,甚至出现“碰瓷企业”等恶意揣测;而在技术讨论板块,则密集推送“夜间施工标识不清”“驾驶员操作失误”等责任稀释框架。这种精准的情感对冲,与小米官方声明的“深切哀悼”形成割裂,导致“水军洗地”成为事故话题第二大高频词。
数字化营销的困境
互联网时代,企业营销拥抱数字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而从本次事故前后来看,贯穿一辆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营销,却难以在社会责任上完成“闭环”。
一是营销话术误导,部分新能源车企宣传中“零接管”“解放双手”等模糊表述,可能诱导使消费者误将L2辅助驾驶视为自动驾驶。试驾环节重点展示“丝滑绕行”等场景,却弱化了夜间施工、突发障碍等系统局限性的教育。二是声誉维护的伦理危机,网络水军与推荐算法协同制造的“信息茧房”,使事故真相探索让位于情绪站队,进一步搅乱了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