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背后的含金量有多高?
2025-04-18 06:18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世界记忆项目发起于1992年,旨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促进文化遗产利用,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重要性的认识。文献遗产的载体内容广泛,从羊皮纸、树叶、石片,到录音、电视电影作品和数字媒体等新型媒体,都可以申报。接下来一起走近我国已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那些别具特色的文献遗产。
我国首项世界记忆名录为1997年入选的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研究学者足迹遍及全国,采集了包括阿炳的《二泉映月》在内的大量濒危传统音乐的珍贵资料约7000小时,许多都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绝响”。
从清代科举大金榜、本草纲目,到南京大屠杀档案、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再到甲骨文、曾侯乙编钟,我国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展现出种类多样、特色鲜明、史料珍贵等特点。
国家档案局世界记忆项目负责人 王红敏:世界记忆项目,首先它要具备的条件是真实性,必须是原件,没有经过篡改的;第二个它的完整性,就是这个项目本身内容它是完整的,没有缺失;第三个是它的独一无二性,不管是从形式和内容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说甲骨文,不管是从内容上它的文字,还是它的这种形式,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