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粒种子到万亩参园 山沟里长出“百亿产业”
2025-04-28 14:10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蔡君君 威海报道
20世纪80年代,11粒西洋参种子跨越千里来到威海市文登区,成活了8粒。现如今,文登区5.5万亩参园年产量占全国六成以上,品牌价值达到116.43亿元。
40多年来,文登人代代接力,把西洋参这曾经稀有的“舶来品”留在了山沟田地,又用勤劳和智慧将它变成了长得旺、卖得俏的“金疙瘩”。
西洋参国产“生长记”
1981年,山东省医药管理局委托烟台药材站将11粒西洋参种子送到文登区张家产镇口子李村。王继振与女婿王文水当宝贝似地播种管理,用成活的8粒种子开启了西洋参本土化种植的新篇。
5年后,经过反复试验,改良土壤,农田西洋参种植成功。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农民“改行”成为参农,也有越来越多的合作社、企业参与西洋参种植。种植面积已达5.5万亩的文登区,成为全国西洋参主产区。
但作为“小众”产业,如果没有统一标准,就难以持续健康发展。为了实现长足发展,文登区大力推广西洋参标准化生产技术,将零散的老参农种植经验,整理成标准化指导手册,通过各种培训下发给参农,又聘请有经验的老参农和科研院所,共同制定田间管理方案,不断研究病虫害防治技术,保证西洋参生长茁壮。
同时,文登区积极引导区内企业抱团发展,通过成立西洋参产业协会,推动校地合作、组建西洋参研究院等方式,攻克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难点,提高行业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