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灼言|齐鲁脊梁 破浪前行

2025-05-02 17:38   闪电新闻

  2025年,山东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5万家,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88.5%,硬支撑让“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有了落地生根的底气。

  当无人机掠过金黄的麦浪,当智慧大棚里数据屏闪烁蓝光。山东乡村振兴的故事,也正在颠覆人们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刻板想象。

  冠县柳林镇大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杨本凯,发起“土地革命”。他将零散耕地整合为连片“彩虹谷”,引入现代农旅项目,让每亩土地年收益从800元跃升至2万元。更令人惊叹的是其创建的“乡村振兴孵化器”,15个创业项目如珍珠般串联,形成从特色种植到电商直播的完整链条。

  在莘县,李妹书带领的蔬菜联盟则将“小农户”变成“集团军”。通过跨村联建的“产业矩阵”,她把分散的菜园子整合为标准化生产基地,引入深加工和冷链物流,让白菜萝卜变身预制菜登上都市餐桌。2024年,李妹书带领的合作社销售蔬菜3500余吨,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实现收入166.5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0.5万元。这个曾经“种菜为饱腹”的农业县,已然蹚出三产融合的新路。

  这种“让土地生金”的智慧,映射出山东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深层逻辑:用工业化思维重塑农业,用市场化手段激活农村。既不丢农耕文明的根脉,又敢闯现代农业的新路。这是“齐鲁样板”的底气所在。

  在追求“短平快”的时代,山东模范们也正用“一生择一事”的坚守,诠释着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