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遇见美好交通”主题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征文类】作品展示(三)

2025-05-05 09:58   海报新闻

  小时候,我可没少参加了送亲这一美差。那时,新娘陪嫁的桌子、椅子、柜子等清一色的木制品,沉甸甸的,连同新娘的其他物品,都要由整壮劳力肩扛手提。按照鲁中山区的传统,送亲通常是在晚上的某个时辰,这就需要若干个马提灯。提马提灯我们那里叫打灯笼,这种不费力气的差事,自然落在像我和小亮子这样的小孩头上。送亲的队伍出发前的头一天,村里要派出精干劳力,拿大撅持铁锨,沿送亲的路线,填坑凹,平土堆,认真清理,马虎不得。送亲的路上,除了新娘享受坐胶轮车的待遇,其余送亲人员一律步行。乐队吹吹打打地走在最前面。推胶轮车的要有两三个好把式间歇替换,并且,由于路面不平,路上休息时,负责扛椅子的要在车子停下后,及时放在车子的两个腿下面,这样可以保证车子的平衡。打灯笼既然是为送亲队伍提供照明,就需要分散在队伍的前后左右。路窄人多,要想尽最大可能地提供光亮,我们这些小家伙打着灯笼就只好走路边,甚至走在路边的田地里。这样一来,几回亲送下来,小亮子摔上几个跟头就在所难免了,同时也就摔出了几多牢骚。每每送亲回来,他必定嚷嚷路怎么怎么难走,忒累人,不去了、再也不去了。呵呵,可每次总还是又少不了他。一来,送亲的路上,众乡亲好像忘记了平时的劳累,一路欢笑,一路幸福,热闹异常;二来,可以改善平日的顿顿瓜菜,送到新郎家后可以狠狠地打一下牙祭,把小肚子撑个滚圆。于是,小亮子就不止一次地发誓,等着啊——等到我娶媳妇那会,一定(让送亲的)走最好的路,也不在后晌(晚上),要改在白眼里(白天)。说这话时,小亮子荡漾在脸上的那份得意,就像是自己真的要娶媳妇了。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