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创优服务激活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5-05-06 14:43 陕西日报
从“红蓝章”预审到“容缺受理”,从“直通车”服务到“一码管地”,榆林市以审批流程的“减法”换取企业发展的“加法”。数据显示,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平均压减60%,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率达99%,12345热线与“陕企通”平台实时联动、办结满意度达99.56%。这一系列改革“组合拳”,让民营企业切实感受到“办事不求人、审批不拖延”的营商新生态。
今年以来,榆林市针对60个重点项目的129项审批事项,提前制定清单台账,让企业“一目了然、一图通晓”。
要素保障促转型
“过去办理消防设计审查是个‘头疼事’,图纸整理、政策对接让咱这种‘门外汉’摸不着头脑。”佳县金源祥加气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富生说,如今,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从登录系统到上传材料,每个步骤都耐心讲解,最终材料一次性通过审核。
要素保障的“精准滴灌”,体现在土地、资金、技术等各个方面。
绥德县林业局启动“容缺受理”机制,7天内办结延榆高铁八标段450余亩临时用地审批,比预期提前80多天,让国家重点工程顺利推进。
榆林市科技局牵线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将生物酶脱绒技术引入红太羊绒项目,将原料损耗率从12%降至5%,帮企业年节省成本800万元。
榆林市上线“惠企政策超市”平台,42项涉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榆快贷”融资服务平台推出152款“信易贷”产品,促成融资132.2亿元。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要素保障,让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底气更足、步伐更稳。
“柔性服务”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