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榆林:创优服务激活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5-05-06 14:43   陕西日报

  “派出所民警5分钟内就赶到现场,与街道办、村委会组成‘三人调解组’,仅用48小时就成功化解了矛盾。”定边县中地置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盼说,去年11月,公司投资建设的住宅项目遇到非法阻工。在榆林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全程督办下,政府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妥善处置问题,让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法治护航的温度,体现在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中。横山区司法局的“云驿站”通过4次调解加公证保全,让香草羊肉制品公司与山西钢结构企业的跨省合同纠纷最终在“云”上达成和解,节省了200万元立案费和10万元鉴定费。

  监管执法的“柔性服务”同样暖人心。榆阳区推行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将3440户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帮助1954户企业完成信用修复;神木市运用“预警+递进+顾问”税收监管模式,为涉农企业提前预警风险100余次,调解涉税争议68件……这些举措既守住了监管底线,又为企业留足了发展空间。

  营商环境的优化,最终体现在企业的获得感上。从营业执照办理到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批,各部门加班加点、全程代办,让吴堡县引入的木耳钛液手工空心挂面项目不到半年就实现投产;子洲县黄芪深加工企业在政府压覆审批协调机制下,30个工作日内完成了土地报批,2条生产线建设快速推进。

  从黄土高原到黄河之滨,榆林市用审批改革的“减法”、要素保障的“加法”、法治护航的“乘法”,书写着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每一次审批提速、每一项要素保障,都在传递一个鲜明信号:企业的需求在哪里,政府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来源:陕西日报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