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向海筑新质,向新育动能!山东以新质生产力领航海洋强省建设

2025-05-07 09:36   大众新闻

  近年来,山东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增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每年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200个以上,到2027年将建成70个省级“产业大脑”,培育10000家“晨星工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垂类细分领域的创新应用,建设50个左右大模型产业集聚和赋能应用特色园区;加快催生数字驱动、智能高效、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新型经济形态,以新质生产力激活产业新动力。

  在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厂区,试验基地的深水测试池中,巨大的机械爪吊装着约2米长的深海铺缆机器人下潜水底,激起阵阵水花。作为国内首家实现深海机器人自主国产化的高科技企业,未来机器人公司已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声誉。

  “我们致力于水下石油勘探开采,当前设备可下潜4000米至6000米,最深达万米级全海深作业。”未来机器人技术工程师孙鹤丛说,传统管道检测依赖摄像头观察,现在通过智能算法扫描可以直接生成实时模型,清晰呈现水下故障。

  “十三五”以来,山东海洋领域突破海工装备研发等97项关键核心技术,共有16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居全国同领域第一位。2024年,山东海洋领域共有5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占全国海洋领域获奖数量的50%;全省海洋科研教育实现增加值1044.5亿元,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从“深蓝2号”到“蓝鲸2号”“蛟龙号”,“数智”赋能海洋“重器”,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支撑。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