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筑新质,向新育动能!山东以新质生产力领航海洋强省建设
2025-05-07 09:36 大众新闻

拓展海洋“朋友圈”
桥吊高耸,汽笛声声,总吨66280、船旗国为葡萄牙的泰赢熊猫玖号货轮,满载1600余个集装箱,跨越重洋,缓缓驶入青岛港无人码头。万吨级货轮的租金高昂,每在港口耽搁一小时就会给承租人带来数十万元的损失,港口的装卸货速度,直接影响了它们的停泊选择。
2013年,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启动,以自动化技术为港口提速。彼时,全球自动化码头技术仍被国外垄断,青岛港口专家张连钢带领团队成员,在没有经验、没有资料、没有外援的状况下攻克10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仅用3年半时间就完成了国外需要8到10年的工程,建成了作业效率全球第一的全流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效率就是生命,科研持续攻关。如今,青岛港早已跃升世界一流港口,实现年作业量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000万标准箱的突破,成为很多货船抢时间、补时间的最佳选择。“目前,我们的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1小时60余箱,连续12次刷新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青岛港无人码头技术工人周林说,“高科技赋能高效率,青岛港吸引了世界各国货轮前来‘打卡’。”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水平自立自强,也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港口是各国信息交流的“数据线”,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2024年,山东港口已开通包含258条外贸航线的357条航线,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打通沿黄流域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