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淄博文化书院共建之道⑤ | “社区+书院+数字”三驾马车发力,共筑博山文明创建新生态
2025-05-09 10:00 大众网

老椅子讲述新故事,“云展墙”复活旧时光——活化书院让传统文化“可感可触”
依托首批7个社区文化书院试点,博山区探索“研习+传播+实践”三位一体模式,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整合文明单位、校园及社会力量,35家“文明合伙人”单位将图书流通、艺术培训送入社区;老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倡导婚事新办,以文明实践树新风。
针对“一老一小”需求,书院推出精准服务:青少年可参与“国学夏令营”“四点半课堂”,老年人则在“银龄讲堂”学习广场舞、非洲鼓。退休教师王女士感慨:“家门口就能学技艺、交朋友,生活多了文化味。”这种全生命周期服务,让生活文化化、让文化生活化,书院成为凝聚情感、创建文明的精神地标。

走进大成社区苏式大礼堂,1080把老椅子整齐排列,每把椅子背上的编号还清晰可见。这些椅子可不简单,见证过三次重要的党代会。如今,来看演出的观众就坐在这“会说话的椅子”上欣赏节目。最让老居民们惊喜的是,原来贴满小广告的破墙,现在成了“会动的老照片墙”。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把自己家的老照片“贴”上去。“快看,这张是我二十多岁在车间干活时的照片!”王大爷兴奋地指给孙子看。
电视屏变身云课堂,“数字圈”激活邻里圈——数智平台破解资源下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