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说新语丨AI检测论文:当技术成为“判官”,谁该为误判买单?
2025-05-09 16:52 海报新闻
又是一年毕业季,本该是学术成果收获的时刻,一些毕业学子却因AI检测技术的介入而焦虑。有媒体报道,近期,论文AI率“亮红灯”的抱怨与求助信息大量出现,“论文AI率高到离谱”成热门话题。有学生反映自己熬夜写的论文,AI检测被判了80%。为降低AI率,学生们要耗费大量精力反复修改,网络不乏各种降AI的攻略,如试改句式、换词、口语化表达、删减精彩段落等,也有不少人因频繁使用付费检测系统、寻求“降AI”服务等花费不菲。
据了解,主流检测工具主要通过学习大量文本数据,分析语言模式来区分AI与人类写作。但这种工作原理其实具有局限性,一些名家名篇被上传至某常用论文检测系统后,检测结果AIGC的比例也高到离谱。而不同检测工具对同一篇论文检测出的结果也有所不同。同时,各高校对AI检测标准不统一,也让身处不同学校的学生面临着不同的毕业门槛。
面对AI检测论文,不少学生表示困惑:AI本身就是为了辅助人完成工作,现在却要求在论文写作中禁用或者少用AI。就好比发明了电锯,却不允许使用,要求用斧子砍,最后因为切口太齐被判定是用了电锯。一面让AI越来越像人,一面却要求人不能像AI。用AI查AI,再用AI降AI,就像左右脑互相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