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独立调查丨临沂果农主动“减产”背后的秘密

2025-05-11 10:41   海报新闻

  他记得,以前种黄瓜的时候,政府请了兰陵县的技术员来指导,通过给黄瓜浇生豆汁,种出来的黄瓜口感甜脆、味道香醇。受此启发,武可堂创造出一套新办法:把豆子磨成汁熬熟,搭配有机肥往地里“喂”三遍。这样一来,结出的甜瓜不仅更甜,还带有独特的豆香。

  “我种的博洋甜瓜卖到了13元一斤,白甜瓜10元一斤,比市面上其他甜瓜的价格高5元,还根本不愁卖。”武可堂底气十足地说。

武可堂向记者展示他种植的甜瓜

  “降产+喂豆汁”这一招还被武可堂用到了种植草莓、小柿子上。

  “春节前,草莓卖到40元一斤,过了年以后价格逐渐下降,目前的采摘价是10块钱一斤。比市面上贵,但是销量依然很好。”武可堂领着记者在大棚里转悠,正值草莓成熟时,前来体验采摘的游人络绎不绝,不少游客直夸“这里的草莓比市场上卖的好吃多了”。

  目前,武可堂管理着15个甜瓜棚、8个温室大棚(种植小柿子)和1个连体草莓棚,共约100亩地。他估算,今年的毛利润能达到100多万元。

  “降产不是目的,提质才是核心”

  “降低亩产”的做法不是一天决定的。梅家埠街道农业办农技推广研究员李明华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道出了这一决策背后的关键因素。

  作为山东省农业强镇,梅家埠街道拥有16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其中醋庄葡萄和梅家埠甜瓜更是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降产提质,是大伙儿经过长期观察、摸索,逐步达成的品牌农业发展共识。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