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独立调查丨临沂果农主动“减产”背后的秘密

2025-05-11 10:41   海报新闻

  “一些种植大户通过前期尝试发现,降低产量后,农产品品质提升,价格上涨,最终收益反而增加了。另外,过去主要是粗放型管理,产量无序增长、品质参差不齐,葡萄出现了穗子过大、里外成熟度不一致的情况,别说增收,卖都不好卖。”

梅家埠街道计划对两个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产量调控和品质提升

  为解决农产品生产中品质下降以及销售时价格下滑的问题,今年,梅家埠街道计划对两个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产量调控和品质提升,制定梅家埠甜瓜和醋庄葡萄的栽培技术标准并全面推行。通过推广标准和成功示范,将产量调控至合理区间,提高亩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生产从追求高产向优质高效转变。

  “以前,一亩地甜瓜产量能到七八千斤,按2元/斤计算,一亩地能卖16000元。调控产量后,亩产在3000斤左右,收购价直接涨到了七八元钱,价高时甚至能卖到十多元一斤,一亩地能卖两三万元。”李明华兴致勃勃地跟记者解释着。

  再以葡萄为例,以往,醋庄葡萄种植期间,对于化肥和有机肥的使用没有严格标准。而按照新制定的标准,一亩地有机肥用量至少要达到3吨,且严格遵守相关追肥标准。在产量方面,按照新标准,醋庄葡萄的亩产一般控制在3000斤,单个葡萄穗重量控制在2斤-2.5斤,小穗子则为1.5斤左右。

  “降产不是目的,提质才是核心。”摘完了草莓,尝过了甜瓜,一转眼,葡萄也快成熟了。武心会、武心江、李明华他们信心满满,今年,一定是个新的丰收年!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