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校长说丨蔡风虎:不要用爱的名义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

  自理能力是塑造人格大厦的根基工程。哈佛大学长达75年的追踪研究揭示了一个惊人规律:童年时期参与家务劳动的孩子,成年后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会增加四倍。深圳某重点小学开展的“自理能力培养计划”证实,坚持自己整理书包的学生,在时间管理、任务规划等方面明显优于同龄人。这些孩子就像精心打磨的璞玉,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积累着生命的质感。一个自理能力欠缺的孩子,在面对自理能力全面的孩子时,会迅速产生一种挫败感和自卑感,这种心理暗示会促成孩子做出一种表面强大的伪装行为或者是崩溃大哭的泄气行为,这些行为对人格的塑造有着极为重要的负面影响。如果我们在孩子的儿童时期就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反而会极大地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恰巧是促成孩子健全人格最正确的引导方式。所以,把“力所能及”和“自食其力”的事尽量地抛给孩子,在提升他生活技能的同时锻造他健全的人格品质。“舍”和“得”是对立的统一,我们不要有万般不舍,只有正确的“舍”才会有丰厚的“得”。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