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说丨徐军民:写作从思考开始,给初三孩子的几句话
2025-05-12 10:52 “徐言漫语”微信公众号
看了、思考了、写了,这是作文的三个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思考”。
五一过后,有家长吐槽自家孩子:老师说写作不好是因为没有生活,我这和他溜溜玩了五天,兵马俑、不夜城、老城墙……这生活够丰富了吧,咋就是写不出来,眼瞅中考了,急死人!
这个家长代表了一部分家长的想法。是的,写作确实源于生活,但是孩子的成长并没有脱离生活,他们不是每天都在生活中生活着吗!所谓没有生活,应该是缺乏对生活的思考,所以也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看了未必然能写出来,写了未必然是篇文章。没有思考的介入,生活的再现就是老师们所说的“流水账”。有的孩子说我也想了呀!可是浮皮潦草的“想”与“思考”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如果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想”,那么,“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就是思考。
刘震云曾说过,文学的底色是哲学。我想,哲学的底色应该就是“思考”吧。
没有思考的渗入,读再多的书也只是读者,走再多的路也只是过客。读者只有在读得过程里与自己的生活发生链接,去学习、感悟、反思,并作用于自己的现在,指导自己的未来,这样的读书才是有用的;走一程路,如果仅仅是看到了“万山围子”,听到了“千里莺啼”,惊叹过了“接天莲叶”,那仅仅是“路过”而已。真正的“行走”是让每一处路过不仅成为眼中风景,更成为丰满思想的路基,于是才会有“一山放过一山拦”的人生感慨,才会有“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时代喟叹。
好诗歌中一定有诗人的思想在闪光,好文章也一定是作者对生活深刻思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