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一馆一文物,讲述山东抗战历史、热血故事

2025-05-18 08:12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泰安为何陈列金矿石?“这块石头,是我们从招远‘请’来的。”馆长丁兆村介绍。1939年的胶东,日军铁蹄践踏下的招远金矿,每一粒沙金都浸着同胞的鲜血。而我党地下工作者却以血肉为盾,将淘制的沙金,封入竹筒,将一批批“特殊弹药”化作刺向敌后的利刃,沿着敌占区封锁线,秘密送往延安。

  这条“黄金运输线”的守护者,就有从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走出来的战士孟英。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内陈列的金矿石。

  1913年出生的孟英,还在北平辅仁大学的课堂里接触马克思主义时,未曾想到,自己的人生竟与黄金产生宿命般的联结。1936年7月,23岁的孟英在党旗下宣誓,从此将青春热血融入民族解放的洪流。

  七七事变的炮火撕裂了华北的宁静。孟英奉命南下徂徕山,在苍翠山峦间参与那场改变山东抗战格局的武装起义。起义队伍分作两个中队:一中队汇聚着平津流亡学生与泰安县委的革命火种,二中队则由山阳庄的庄稼汉组成。孟英在中队旗前接过钢枪,在武装起义爆发后,又转战山纵一旅二团政治部,在战火中淬炼成钢。

  1942年深秋,延安窑洞的煤油灯下,一封加急电报划破夜空:“山东根据地,急需黄金破封锁!”在上级部署下,孟英临危受命,以鲁中工商总局监察专员身份,踏上了隐秘的战线。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