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一馆一文物,讲述山东抗战历史、热血故事

2025-05-18 08:12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自1939年开始,中共胶东区党委把青岛、烟台、威海等地作为敌占区建党的重点地区。1941年6月,胶东区党委设立了“敌占区工作科”,胶东地区大城市党的工作,也主要由区党委的“敌占区工作科”负责管理。在抗战时期,青岛的地下党组织就是这样一步步艰难地建立起来的。

青岛博物馆展出的李研吾的假居住证。

  李研吾,是1942年至1945年中共青岛工委的负责人,这张居住证,正是他先后三次来青岛开展地下工作时,用以掩护身份办理的证件。如此一来,李研吾得以安全进出青岛开展工作。

  根据李研吾回忆录记载,在多位革命同志暴露被捕甚至牺牲后,李研吾和胶东区党委敌占区工作科科长王台总结经验,针对青岛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成立3个特支,由青岛工委直接领导,3个特支在敌占区城市开展了大量发展党员扩大力量的工作,为后续解放青岛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解放青岛迫在眉睫。上级组织委派李研吾尽快打入青岛传达上级指示,并尽可能组织力量配合解放青岛。

  此时,青岛市区内形势十分严峻,国民党军队设置层层封锁沿途盘查,关键时刻,居住证帮助李研吾顺利通过了一道道岗哨,与市内地下党员取得联系,积极组织大家收集情报、保护要害部门,里应外合的工作迅速开展起来。

  一张小小的居住证,见证了李研吾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奋斗的光荣事迹,同时也见证着青岛的革命岁月。1960年,李研吾回到青岛,将这张屡次助他脱险的居民证,捐给了青岛市博物馆。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