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海量财经丨跨界并购屡败屡战,慈星股份再启收购的背后

2025-05-20 17:03   海报新闻

  这种“上市失败—寻求并购”的路径,与慈星股份的资本运作逻辑高度契合。从财务数据看,武汉敏声首次接触慈星股份时(2021年12月20日公告)估值约16亿元,而慈星股份当年以2亿元获得12.5%股权;沈阳顺义2023年曾预估产值3亿元,并在24年拟冲击上市时称,计划融资5亿元用于建设厂房、扩大生产线规模和科研投入。此外,两家标的均有私募基金参与,武汉敏声股东包括宁波闵蕊,沈阳顺义股东则包含中兵国调等机构。这种“产业资本+上市公司”的组合,为后续资本运作预留了空间。

慈星股份业绩概况(来源:东方财富)

  业绩压力:传统主业增长乏力下的转型焦虑

  从财报数据看,慈星股份的跨界冲动与其业绩波动密切相关。2024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48.82%至2.84亿元,但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骤降66.46%至7610.96万元,显示传统针织机械业务面临增长瓶颈。

  近年来,纺织机械行业整体呈现“智能化替代”趋势,《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推动纺织工业智能化发展,70%的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这将加速纺织机械智能化改造需求的释放,但传统设备厂商若不迎合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可能会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压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慈星股份试图通过跨界收购培育第二增长曲线。2016年,公司曾高溢价收购两家移动互联网公司形成8.62亿元商誉,最终因业绩变脸导致2019年、2020年连续巨额亏损。此次再次尝试跨界,市场对其整合能力的担忧加剧。

  新规红利:政策松绑下的并购窗口期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