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临期食品盲盒受追捧 环保与食品安全如何平衡?

  打开社交平台,“19.9元开出高价甜品盲盒”的笔记点赞量过万次,探店博主沉浸式拆盒的视频播放量超百万次。一种临期食品盲盒,或者叫剩菜盲盒的东西正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消费方式。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餐饮商家开始试水剩菜盲盒模式,将当天没有卖完的食品打包出售。一些商家表示,这种模式帮助他们降低了库存压力,同时也提升了品牌形象。剩菜盲盒这一模式也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争议,如保质期、储存条件以及相关监管措施等等。

  01

  商家与消费者

  “双赢”的消费模式

  某知名连锁烘焙店每天下午3点出售当天的面包盲盒,38元的盲盒里含有零售价50多元的面包。店员表示,盲盒下午3点开始售卖,两到三个不等,卖完为止。都是当天的面包,常温能保存两天,冷冻半个月。

  除了面包店、甜品店,也很有多餐馆将当日未售完的食物打包成“盲盒”低价售卖。北京某西餐厅每天下午3点和晚上9点后售卖蔬菜沙拉盲盒,消费者在一款剩菜盲盒app上下单,便可在规定时间段到店领取。

  02

  未知+省钱

  新型消费理念受年轻人追捧

  记者发现,北京热门商区内,大多数商家每天出售的剩菜盲盒都很有限,售完为止。下单app上提示:距离截止取货时间至少5小时才能取消订单,超时未取的订单无法取消和退款。如果不能及时取走和食用,食物就浪费了。不少年轻人会选择这种新颖的消费模式。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