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万元救护车”当事人遭网暴?“天价”收费背后的现实矛盾
2025-06-25 14:19 央视网
有观点指出,唐先生的做法或有欠妥之处,但也不该受到网暴等对待。孩子病重,家属根本不具备与救护车议价的能力,只能在有限选项中做出选择。其事后投诉维权,也是行使自身的权利。过分苛责,或让更多患者因顾虑遭受社会指责而放弃维权。
从另一个角度看,涉事医院的处境同样充满了矛盾,甚至颇为艰难。配备专业医护团队的成本、长途转运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及转运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医疗风险,都是涉事医院作为民营机构必须考虑的生存现实。
简单以“天价”标签否定医院服务价值,容易走向误伤服务供给方的另一个极端。这类高配置急救转运车的业务量很少,单次收费较高,有时未必就不合理。网友之所以为涉事医院鸣不平,也是担心因此导致这项稀缺服务就此中断。
因此,医患双方的争议事实真相几何,不妨等待当地的进一步调查、核查结果。
但这起事件处理引发争议的本质,仍是非急救转运领域尤其是跨省服务存在制度缺陷。
一方面,公立医院的120急救体系受限于属地管理,无法提供跨省转运服务。另一方面,当患者提出紧急需求时,医生只能协助联系外部资源。这种“两头不靠岸”的困境,是我国医疗转运体系结构性短板的缩影。
进一步而言,我国院前急救服务已形成相对规范的属地化管理体系,但非急救转运仍处在规则“真空地带”。公立医院受资源限制难以覆盖所有需求,民营机构虽填补了市场空白,却因缺乏统一准入标准、收费指导和服务规范,导致定价混乱、服务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