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2.8万元救护车”当事人遭网暴?“天价”收费背后的现实矛盾

2025-06-25 14:19   央视网

  更关键的是,跨省转运涉及跨地区监管与服务,地方性规则难以突破行政边界,使得转运车辆在跨区域时面临“双重失管”的风险。在此情势下,无论是将责任全推给负责转运的机构,还是让患者独自承担风险与成本,都不是这道难题的正解。

  对于非急救转运尤其是跨省服务,更合理的解决路径应该是构建分级分类的服务体系。比如,省级三甲医院聚焦危重患者转运,配备专业设备和团队;基层医疗机构则可承担普通患者的康复转运需求。同时,要建立透明的定价机制,根据转运距离、设备使用、医护配置等因素制定差异化收费标准,并强制要求提供费用明细清单。

  此外,在评价医疗行为时,也需打破“民营即高价”的刻板印象。事实上,这次争议中出现不少支持涉事医院的声音,说明社会对民营医疗机构的评价已趋于理性。这种“对事不对人”、只依据事情本身是非曲直给予评价的做法,值得高度肯定。

  尽管目前部分地区已出台非急救转运规则,但地方性规则仍难以解决跨省转运的难题。比如,某省规定的收费标准在另一省可能完全失效,转运车辆途经多地时更可能面临“各管一段”的碎片化现象。

  因此,亟待在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跨省转运服务标准,明确车辆资质、人员配备、收费原则等方面的规则,并建立全国性转运服务信息平台,实现需求发布、服务匹配、费用结算全程可追溯。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