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充电宝召回:行业人士怒揭“内卷”弊病
2025-07-01 11:29 央广网
6月30日,央广财经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上看到,售价几元至十几元的充电宝随处可见。记者找到一款标有“可上飞机”“闪电发货”并特别申明有点“小贵”的充电宝,点击进去,售价为18.73元,该产品显示全店已拼1.3万件。另一款充电宝则仅售价8.8元,上面也标明“可上飞机”。
“这些产品往往是安全事故的高发区。”上述董事长称,如今行业监管面临巨大挑战,市场体量庞大,监管部门难以对每一件产品进行检查,法律虽有规定,但实际执行难度极大。
为此,该董事长呼吁,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监管,更依赖企业家自律、行业自律以及消费者品质意识的提升。
他提醒,消费者切勿贪图一时便宜,一定要选择正规品牌产品,认准相关标准,促使劣质厂商退出市场;同时,行业头部企业也应主动打假,维护市场秩序。他强调:“行业可以卷成本,但绝不能牺牲质量。”
安全隐患多维度凸显
某电信运营商高级工程师晏志强从技术维度向央广财经记者揭示了充电宝安全隐患的复杂性。
从产品自身质量来看,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选用低价、不合格的电芯和电路板,这些劣质组件在过充、短路或高温时极易引发爆炸。自2024年8月起,国家规定市售充电宝必须通过3C认证,未获认证产品安全隐患更大。而且,一些充电宝外壳材料易燃或强度不足,受挤压易破裂,造成内部短路或电解质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