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
2025-07-03 09:04 人民日报
依海而生、因海而兴的山东日照,海洋经济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单一渔业到三产联动、由浅海到深海的跨越。近年来,日照市修复海洋生态,建设海洋牧场,推动传统渔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渔业转型,蹚出了一条渔民增收、渔业增效、现代海洋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子。
17岁就出海打鱼,风里来,浪里去,宋友金是一名地道的老渔民。不过现在,他不忙着出海打鱼了,而是忙着去海底“盖房子”。
给谁“盖房子”?在宋友金的家乡——山东日照岚山区官草汪居,建有1万亩海洋牧场。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宋友金领着乡亲们在深水网箱内抛投人工鱼礁。“依托鱼礁进行立体养殖,好比为鱼虾搭一个窝,让它们在这成长、繁衍。”宋友金笑道,“海货上市后供不应求,村里还借势发展起了海钓旅游项目。”
正在转变的不只有官草汪居。目前,日照市已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8处,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建设项目14处,建成深水抗风浪网箱1000余个,大型智能桁架式网箱2座,推动海洋休闲渔业、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现代海洋产业发展,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0%。
海底垒“鱼窝”,海洋生态逐步修复
岚山区地处黄海之滨、海州湾畔,渔业资源种类近70种。随着海洋捕捞强度变大,许多海域渔业资源日益衰退。传统渔业如何转型升级?
日照抓住山东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的机遇,通过投放人工鱼礁等方式建设海洋牧场,开始了在大海深处垒“鱼窝”的探索,并研发出一种人工鱼礁——边长3米、重达10吨的中空混凝土立方体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