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东营港“三三制”辅助通航水域 打造“亿吨大港”

2025-07-04 20:49   海报新闻

  辛玉征介绍,东营港“三三制”辅助通航水域,即将东营港10万吨级航道纵向划分为三条航道,分别供三类船舶航行。具体为10万吨级航道供1000吨级以上船舶及拖带使用,航道宽357米、长15.3千米,在其两侧端部水域分别设置警戒区,供船舶会遇避让使用;紧邻10万吨级航道北侧边界线增设北辅助通航水域,供1000吨级以下小型船舶进港使用,宽100米、长8千米;紧邻10万吨级航道南侧边界线增设南辅助通航水域,供船舶出港使用,宽500米、长8千米。近年来,东营市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快速发展,港口建设日新月异。目前,东营港区已建成11.4千米引桥,13千米南、北防波堤,15.3千米10万吨级航道、61个生产性泊位,配套60千米公共管廊带以及2200万立方米仓储库区。根据规划,全部码头建成后吞吐能力将达2.44亿吨,成为黄三角地区辐射晋冀的综合物流中心。特别是自2023年东营港10万吨级航道及4个10万吨级泊位相继投入运行后,港区内形成5条航道交织,10万吨级原油船、万吨级成品油船、千吨级散货船、海上油田和风电服务船等共用航道的态势,日均进出港船舶达350余艘次。

  “三三制”辅助通航水域实施前,为保证安全,10万吨级船舶进出港期间航道施行单向通航,导致小型船舶通航时间被压缩,大型船舶进出港效率受限,影响了海上油田生产和腹地化工企业效益。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东营海事局会同市交通运输局、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经过充分调研评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创新提出设立“三三制”辅助通航水域,旨在解决小型船舶占用航道与大型船舶管制时间长的问题,提升通航效率,为东营市“亿吨大港建设”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