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腐”了解一下?过度刷手机,真会刷坏脑子
2025-07-07 06:34 半月谈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核心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可能导致“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脑腐”的生物学机制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专家李学军教授认为,青少年大脑处于发育关键期,频繁使用手机会引发多重生理损害。首先,前额叶皮层(负责决策与自控的核心区域)变薄的现象已在一些青少年中发现,这与手机成瘾导致的多巴胺过度刺激直接相关。其次,夜间刷手机造成的蓝光暴露会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干扰睡眠节律,而睡眠不足直接阻碍脑细胞修复与记忆巩固。更令人担忧的是,久坐刷手机,会减少身体活动,导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下降,这一物质对神经元生长可塑性至关重要。
“当大脑长期处于多任务切换模式,深度思考能力会被抑制,信息处理效率大幅降低。”李学军强调,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需要大脑在静息状态下整合信息,而手机使用不断挤占这一过程,最终导致认知碎片化。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郭纪锋提醒,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严重情绪化反应、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提示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
恶性循环
湖南省脑科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周亚男说,沉迷手机的儿童青少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记忆力显著下降等问题。这些“脑腐”症状与手机依赖形成恶性循环:睡眠质量差导致日间精神萎靡,进而加剧逃避现实、沉迷虚拟世界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