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网络行为|警惕野鸡大学诈骗
2025-06-26 09:26 大众网
虚假合作办学:冒充正规高校的“助学班”“研修班”,谎称可颁发统招学历,实则仅提供自考培训,最终发放无效结业证书。
AI技术诈骗:利用考生对新技术的不熟悉,伪造“AI监考作弊”短信,诱导回电套取个人信息。
短视频引流:在抖音等平台发布“替考”“改分”等违规内容,将用户引流至第三方平台实施诈骗5。
受害者群体与风险后果
1.易受骗人群
低分考生及家长:急于升学,对正规录取流程不了解。
在职人员:为职称晋升或求职,希望快速获取“学历镀金”。
国际学生:对海外教育体系不熟悉,易被“免语言录取”“快速毕业”等承诺吸引。
2.法律与社会风险
经济损失:单次诈骗金额从几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例如,武克良团伙以“美国理工大学”名义骗取40余名被害人530万元。
学历无效:野鸡大学文凭不被教育部认可,无法用于求职、考公或留学认证,甚至可能导致职场信誉受损。
法律责任:购买假文凭者可能涉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面临刑事处罚。
防范与应对策略
1.权威核查四步法
查名单:登录教育部官网“全国高等学校名单”,确认学校是否在列。
验认证:通过CHEA(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或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核实海外院校资质。
核网址:正规高校官网以“.edu”或“.ac.cn”结尾,且备案信息可通过工信部查询。警惕“.com”“.net”域名及无法访问的深层链接。
对师资:通过LinkedIn或学术数据库查询教师背景,野鸡大学常使用假名或无学术记录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