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规范网络行为|预防不明包裹扫码诈骗

2025-06-29 17:22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刘臣臣 聊城报道

  不明包裹诈骗是一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诈骗分子通常以“快递包裹存在异常”为借口,诱骗受害者陷入骗局。

  诈骗核心逻辑

  利用人们对快递物流的日常接触和可能存在的“未知包裹”疑虑,通过伪造官方身份和紧急情境,制造心理恐慌,诱导受害者泄露个人信息或转账。

  常见诈骗手段与流程

  1.伪装身份联系受害者

  方式: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短信或虚假物流平台通知,自称是“快递公司客服”“邮政工作人员”“海关”“警方”等。

  话术:“您有一个不明包裹/异常包裹,因涉嫌违禁品(如毒品、枪支、假冒商品等)被暂扣”“包裹信息登记错误,需核实身份”等。

  2.伪造“异常”证据

  发送伪造的“快递单号”“物流异常截图”“违禁品扣押文书”“法院传票”等图片或链接,让受害者误以为包裹问题真实存在。

  3.制造恐慌与诱导

  恐吓:以“涉嫌违法犯罪”“需承担法律责任”“影响征信”等理由,威胁受害者必须配合“调查”。

  诱导操作:

  要求受害者“自证清白”,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谎称“需将资金转移至安全账户”“缴纳罚款/保证金”,引导受害者向指定账户转账。

  发送虚假链接,诱骗受害者登录后窃取银行账户信息或植入恶意程序。

  4.延伸诈骗(若受害者上钩)

  若受害者提供信息或转账,诈骗分子可能进一步以“资金冻结”“调查升级”等理由,要求受害者继续汇款或下载诈骗软件(如虚假“会议软件”,用于监控其操作)。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