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网络行为|预防不明包裹扫码诈骗
2025-06-29 17:22 大众网
典型案例特征
包裹“异常”理由:多涉及“违禁品”“身份信息盗用”“跨国走私”等严重罪名,利用受害者对法律后果的恐惧。
要求私密操作:强调“不能告诉他人”“需单独处理”,避免受害者向亲友或官方核实。
伪造官方元素:使用类似政府机构、快递公司的话术、格式或logo(如“中国邮政”“XX海关”),增加可信度。
如何预防不明包裹电信诈骗?
1.核实包裹真实性
收到“异常包裹”通知时,先通过官方渠道(如快递公司官网、客服电话)查询自己的真实物流信息,确认是否有未签收包裹。
警惕陌生号码来电(可通过运营商查询号码归属),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或下载未知软件。
2.保护个人信息
任何官方机构(如快递、公安、海关)不会通过电话要求提供银行卡密码、验证码,或让你向“安全账户”转账,此类要求均为诈骗。
不向陌生号码泄露身份证、银行卡、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避免被诈骗分子利用。
3.保持冷静,拒绝恐慌
若被威胁“涉嫌犯罪”,可直接拨打110报警,核实警方身份(真警察不会通过电话办案),切勿因恐慌盲目操作。
遇到不确定的情况,及时与亲友沟通,或向社区、反诈中心咨询。
温馨提示
面对“不明包裹”通知,核心原则是“不轻信、不泄露、不转账”,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必要时报警求助。诈骗分子的手段不断翻新,但本质都是利用信息差和心理弱点,保持警惕即可有效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