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城市观察|“和脉”贯东西,在尼山叩启“美美与共”的文明之门

2025-07-07 16:47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在《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一文中指出,“‘和而不同’的思想既肯定了差别又注重了和谐;需要在差别的基础上来寻求和谐。孔子还认为‘和’是君子的胸怀、气度、境界,孔子追求的‘和’也是建立在多样性共存基础上的一种和谐观。”这种和谐观,恰恰是不同文明间互鉴交流的应有态度。

  尼山,作为孔子的诞生地,这种和谐观与生俱来。正因如此,尼山成为了世界文明论坛的永久举办地,成为连接古今中外的桥梁。这既是中华文明自信的表达,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

  回首2010年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办以来,论坛已从最初不足百人到近千人与会,从参会专家仅30人到全球各国几百位专家济济一堂,海外分论坛也纷纷落地,其权威性、国际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盛会;议题由早期的人文研讨为主,扩展至AI伦理等现代性命题,表明其已走出学术界和思想界的原有范畴,从学届走向社会各界;策划组织的中国医药文化体验、外国青年研学体验等,进一步增强了论坛的参与感、体验感和丰富度。这种规模化、议题内涵、形式的演变,背后实际上是传统智慧与现代挑战的动态耦合。

  另一方面,始终不变的是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包容之魂。从“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到“同命同运 相融相通”再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每一届主题皆以儒家“和合”智慧为根基,紧扣“和而不同”“大同”等理念的现代意义,为全球现代化困境提供着伦理与哲学依据。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