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V超”如何点燃城市激情与文化共鸣
2025-07-08 09:02 大众网
“V超”最鲜明的标签是“严格户籍审查”,所有球员必须代表其户籍所在县市区参赛。这一规则看似严苛,却精准击中了草根体育的核心——归属感。从报名名单看,快递小哥、教师、企业经理等各行各业的业余球员脱下工装、为家乡而战,这种“故乡之名”的凝聚力,恰恰是职业联赛难以复制的。更有趣味的是,自媒体评论区已自发将比赛升华为地域文化PK:潍坊肉火烧与诸城烧烤的“舌尖德比”、杨家埠年画与高密剪纸的“非遗之争”,足球在这里成了地域认同的催化剂。“为家乡而战”,将成为本次“V超”的一大亮点。
此外,前山东泰山队功勋球员崔鹏、周海滨以坊子队球员身份复出参赛,进一步模糊了职业与业余的边界。尽管两人因体重或年龄调整位置,崔鹏改踢后腰,周海滨担任前锋,但他们的参与既提升了赛事关注度,也传递出“足球无关年龄,热爱即是永恒”的体育精神。
“V超”的野心不止于竞技。其赛程设计上,夜场与白天结合、长达三个月的周期,以及“主客场制”的尝试,意在培养市民的观赛习惯,塑造可持续的足球文化。而更大的亮点在于,赛事试图打破“比赛结束即人散”的窠臼,通过搭建消费场景,如特色产品展销、文旅推介等等,让足球成为拉动内需的杠杆。若这一模式成功,或可为其他同类城市提供“小型赛事驱动地方经济”的参考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