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沿海盐碱地首例“太空芦竹”,在黄河三角洲“过”得怎么样?
2025-07-08 12:41 大众新闻
此前,研究人员曾面临一个难题:在治理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后的滩涂上,留下了大片急需修复的“生态伤疤”,亟需一种特性相似的植物来“缝合”。省海洋资环院副研究员王玮云介绍,太空芦竹以其卓越的耐旱、耐涝、耐盐碱特性脱颖而出,“在组培耐盐驯化试验中,它甚至在含盐量高达20‰的培养基中顽强存活。”更关键的是,与“生态入侵者”互花米草不同,太空芦竹是不育的,避免了潜在的生态风险。综合考量下,科研团队决定引种这一品种。
然而,将主要在内陆种植的“太空选手”移植到严酷的滨海盐碱地,并非易事。基地在各类盐碱地(轻、中、重、极重度)及受潮汐影响的区域都设立了试验区,尝试多种方法。去年5月前后种下的幼苗,最初沿用传统的压盐改良法,却因地下水位高、日晒后盐分“反扑”而收效甚微。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挫折,最终,试验揭示了一个关键规律:在重度盐碱地,大规模用水压盐排盐并非必需。保证种苗成活的核心密码,在于土壤盐分需控制在20‰以下,盐度超过20‰以及受潮水影响的区域芦竹很难种植成功。

太空芦竹种植区后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