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新闻1+1丨城市“微”改变 如何打造民生“新体验”?

2025-07-09 06:19   央视新闻客户端

  优化交通、缓解停车难、提供活动空间、增加绿化景观……北京城市桥下的“消极空间”正在悄然变身,全国很多城市也在进行微更新、微改造。如何通过城市“微”改变,打造民生“新体验”?城市微改造,又如何进一步解决公共服务的痛点?

  《新闻1+1》连线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共创专委会副主任侯晓蕾,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高,带来分析解读。

  城市更新和微改造

  为什么先从桥下空间入手?

  北京对桥下空间的治理不是对一座桥,而是连续三年对城市所有的桥下空间都进行治理。城市更新和微改造,为什么要先从桥下空间入手?

  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共创专委会副主任 侯晓蕾:桥下空间作为一个切入点,其实特别契合了当今城市发展的阶段,因为城市现在从原来快速化发展的增量阶段,现在已经进入到存量发展阶段,这个存量发展阶段实际上是微更新和精细化治理的阶段。

  不光是桥下,其实所有的小微空间,包括一些闲置空间,它们都有潜力发展成为人们可利用、可活动、可使用的一系列空间,所以桥下空间作为小微空间和闲置空间的代表,它的激活和利用提升作为整个城市剩余空间的提升代表,桥下空间的更新可以带动很多空间的挖潜提升。把桥下空间作为所谓的畸零空间、“灰色空间”的提升,就能极大增强城市的治理水平,同时增强公共空间的利用水平。

  桥下空间的利用

  有何标准?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