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水脉 激荡文明新声——写在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水文化论坛召开之际
2025-07-09 10:31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
回溯千年华夏文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邃思索,不难发现,以“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目标的当代生态文明思想,虽与儒家“天人合一”朴素自然观跨越千年,却共同诠释着对生态伦理的深刻认知。
着眼当下,纵观全球,水灾害频发、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各种新老水问题交织,无疑对人类文明现代化与全球可持续发展造成严峻威胁。人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一场“水的觉醒”。
在尼山,一场跨越地域藩篱、文明边界的水文明对话即将启程,一份凝聚全球共识的水文化倡议将正式发布,有望为应对全球水问题挑战提供全新“东方方案”。
长歌不辍:千年治水的文明印记
翻开齐鲁大地治水历史卷轴,五千年治水实践从未停歇,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山东发展史,就是一部人民群众治水兴利的奋斗史。
上古时期,大禹在山东“导河积石”,以疏导之法驯服黄河水患,开启了华夏治水的文明曙光;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推行“水官”制度,以“沟渎遂于隘,障水安其藏”奠定早期水利工程基础;东汉王景治理黄河,通过“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的分流技术,实现黄河安澜近千年;至明清,“运河之心”戴村坝引汶水至南旺分水口,留有“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历史佳话,而戴村坝也被誉为“中国第一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