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文化赋能绘就国际对话新图景
2025-07-09 15:07 大众日报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济宁拥有“三孔”、大运河等世界级文化遗产的“金钥匙”。近年来,这里以系统性保护激活历史文脉: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点1010处,大运河南旺枢纽通过“5G+VR”重现17世纪水利奇迹,武梁祠汉画像石数字博物馆让沉睡的石刻“开口说话”。从鲁国故城遗址公园的考古研学,到主城区的“运河记忆”航线,文化遗产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成为可感、可触、可参与的生活场景。
这种延伸更体现在国际传播的维度上。去年,济宁与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博物馆开展线上对话,突厥文化石像与汉画像石隔空“握手”,以“石头”为纽带织就文明交流网。随后启动的“汉画像石上的中国文化”多语种线上展,在X平台讲述孔子见老子的故事,覆盖海外受众数百万。从实体遗产到数字IP,从本土展示到全球传播,济宁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时空折叠中焕发新生。
从尼山论坛到全球对话:
文明互鉴的实践样本
“世界在呼唤多样性中的和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杰弗里·萨克斯的感慨,道出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时代价值。从2010年首届论坛的百人参会,到如今吸引400余位各国政要、学者共商“人类新文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演进轨迹,正是济宁打造文明互鉴高地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