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海报观潮丨海参“出海”,唱响“海洋牧歌”

2025-07-10 16:13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评论员 张静宁

  有一群人,被称为“海猛子”,他们或是身绑30多斤的铅坨,或是套上潜水服,戴上潜水镜,纵身跃入深海,利用手电筒照亮石头缝,把海参带出水底。他们是海参的捕捞者,也是海参“出海”迈出的第一步。

  让海参产业走得更好、更远,山东很认真。近日,山东省海参产业联盟成立暨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烟台举行,联盟意味着合力,透露着发展,整合资源、协同创新,从这里开始,为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山东的海参,来自海洋的馈赠。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生东海中”,这里所说的东海就是指现在的胶东半岛沿海。山东的胶东地区,地处北纬37°黄金纬度线,沿海岛礁密布、海流平缓、水质清澈、藻类资源丰富,且年平均水温在12℃-18℃之间,这些共同孕育了胶东刺参紧实、鲜美的口感。也正是因此,山东胶东半岛的人们与海参,打起了交道。

  山东是国内最早进行刺参人工繁育的地区,1972年,烟台长岛首次突破了刺参人工育苗技术,到80年代中期,刺参全人工育苗技术生产工艺确立,池塘养殖、浅海增殖等关键技术不断完善,从育种、养殖,到加工、运销,海参产业在山东不断发展起来。目前,国内海参60%以上、国外海参30%以上在山东加工、销售。

  就像人们常说的,“种菜是刻在中国人DNA里的热爱”,“种”海参也是胶东地区不断钻研的领域。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