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往事回放:日照港建设时的几段插曲

2025-07-10 17:09   海报新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日照港(原石臼湛)尚未破土动工时,我曾踏访这片蓝绿交织的海岸。彼时的石臼所一带,还藏着三桩独特景致——漫山的石臼窝、坡下的碉堡群、庙前的龙眼井。它们像散落在时光里的珠子,串起了这片海的过往,后来虽随港口崛起渐次消逝,却在记忆里愈发清晰。

  石臼窝:凿在花岗岩上的千年回响

  从日照县城东行十公里,黄海之滨的山岭上,花岗岩被凿出密密麻麻的石窝子,直径与深度都在一尺上下,朝天洞开如星子落满青灰色石板。当地人唤它们“石臼”,明洪武十七年(1384)朝廷在此设防御千户所时,便依这遗迹定名“石臼所”。

  凑近细看,石臼内壁还留着深浅不一的凿痕,边缘被常年捶打磨得细润如玉。相传早年这里商船往来如织,渔民、货郎常在岸边歇脚,石匠便就地取材,凿出这些永久性的“粮食工坊”。后来千户所驻军千人,里头多是南方兵,日日要吃白米,带壳的稻子非得用石杵捣去谷壳不可。清晨渔船靠岸时,石杵声混着渔歌混漫海岸;黄昏货船锚定后,捶打的闷响又随归鸟落进浪涛里。老人们说,那时候站在岭上听,能辨出哪家的杵声沉,哪家的米碾得细——“早晚客船停,便闻石杵声”,可不是虚言。千把号守海的兵卒,靠这些石臼舂出三餐,难怪有“千户御海人,石臼是饭碗”的老话,那哐哐声伴着潮起潮落,一响就是千百年。

  碉堡群:钢铁工事里的烟火气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