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拍神器”伪装成日常用品销售,如何斩断背后黑色产业链?
2025-07-11 07:54 法治日报
如何才能斩断偷拍设备产业链?
在黄尹旭看来,应完善生产资质准入制度,对摄像头生产企业实施严格的牌照管理,明确禁止生产具备隐蔽拍摄、远程操控且无明确合理用途的设备,将“伪装成日常用品”“超小体积且无标识”等特征纳入违规判定标准,从设计源头堵住漏洞。为此,应建立生产溯源机制,强制要求所有摄像头芯片植入唯一编码,记录生产厂商、销售渠道等信息,实现全链条可追溯。针对地下作坊式生产,需强化跨区域联合执法,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还应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社交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模式的平台责任。线上平台要建立动态关键词库,屏蔽‘微型摄像头’等直接词汇,识别‘针孔’‘隐形录像’等关联表述,同时适时引入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自动筛查商品图片中伪装成日常用品的摄像头。线下监管可探索销售备案制,要求电子产品经营者对摄像头类产品实行实名登记销售。网信部门可督促平台定期报送可疑交易数据,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对违规平台和商户进行处理。通过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平台与监管协同’的防控体系,斩断偷拍设备产业链。”黄尹旭说。
杨文明建议,完善相关产业准入制度,将隐私保护设计纳入生产许可的强制性条件,要求企业生产的微型摄像头配备物理遮蔽装置(如镜头盖)、使用痕迹提示功能(如激活时发出可见光),从设计源头上降低偷拍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