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胃炎变胃癌!这份早期筛查和预防指南请收
2025-07-11 09:31 央视新闻客户端
根据《中国胃癌筛查早诊早治指南(2024)》,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建议每5年做一次胃镜:
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癌前疾病;
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
存在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高危因素。
复查提示:
若胃镜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需遵医嘱缩短复查间隔。
胃镜报告解读:关键病理术语解析
胃镜活检报告中的专业术语提示不同阶段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需要提高警惕,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保护能力下降,属癌前状态;
肠上皮化生:胃黏膜细胞转化为肠上皮细胞,细胞分化异常,属癌前状态;
异型增生:胃黏膜非浸润性肿瘤性病变,介于正常与胃癌之间,属癌前病变;
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癌变风险,需遵医嘱积极治疗。
专家提醒:
胃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正常胃黏膜细胞、癌前病变到浸润性胃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出现癌前病变,不要过分恐慌,但要足够重视,及时干预,减少或阻止其向胃癌进一步发展。
3 高危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
致病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慢性胃炎迁延不愈,逐步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最终可能进展为异型增生及胃癌。
风险数据:感染者胃癌发生风险较常人高3~6倍,但仅1%~2%的感染者最终罹患胃癌。
防治建议:存在胃癌家族史、慢性胃病史或不良饮食习惯的感染者,需及时进行根除治疗。
吸烟与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