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胖东来作业,交8.3亿学费?永辉激进转型深陷巨亏泥潭
2025-07-15 15:47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智锋 青岛报道
日前,永辉超市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永辉超市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2.4亿元,同比转盈为亏,扣非净利润亏损更是高达8.3亿元。这一数字并不令人意外,过去一年,永辉启动被寄予厚望的“胖东来式”改造,并迎来名创优品的战略入股,外界一度期待这家传统零售巨头能摆脱困局。然而现实却表明:转型带来的不仅是希望,也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船大难掉头,但永辉在艰难转向
从2024年中启动调改以来,永辉超市的改变不仅是门店装修和服务优化那么简单。其核心逻辑,是在“砍断亏损腿”的同时,重新锻造能盈利的骨架。一年之间,永辉关闭了227家长期亏损门店,同时启动93家门店调改,截至2025年6月底,启动调改门店累计达124家。
这些动作带来的,并非立竿见影的收益,而是显而易见的“阵痛”:歇业期的零营收、新设备投入、旧资产报废、人员补偿等一系列非经常性支出被迅速压进财务报表,形成当期巨大的利润拖累。但这种“先亏后赢”的路径,是永辉自己设定的轨道。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改造带来的复购率、顾客粘性、利润留存能力尚未建立,门店间盈利差异明显,没有构成可规模化复制的经验。
转型阵痛期或仍将延续
永辉在2024年开启所谓“深水区转型”,提出了两年内全面完成门店调改的目标。尽管从组织架构到供应链体系均做出较大幅度调整,但目前尚未走出转型初期的阵痛阶段。从关闭门店数量来看,永辉仍在“断臂求生”;从供应链调整幅度看,汰换商品比例超过五成,背后是一次对旧体系的全面否定,也意味着短期销售结构与库存周转的剧烈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