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拒绝法”为什么火了?
2025-07-15 17:12 光明日报微信公号
最近,“三明治拒绝法”火了,它起源于某博主在账号内分享与烦人同事斗智斗勇的日常,比如同事想搭便车,让博主等她一起晚点下班,她的拒绝方式是:
“宝宝你好惨啊,现在还没弄完嘛?”
“不行”
“我晚上约了人吃饭,先走啦,宝宝加油!”。
这样排列起来像三明治一样的拒绝法,简言之,就是两句好话中间夹一句拒绝,看起来很委婉,实际又表明了“我不干”的态度。
三明治拒绝法走红之后,很多不擅长拒绝的年轻人纷纷感慨找到了“救命稻草”。不过,与其说是“救命稻草”,倒不如说这个方法道破了一些年轻人的心声:太多关系需要维护,太多面子需要保住,而又实在不想委屈了自己。
这可能与我们的文化特点有关,在奉行以和为贵、中庸之道的文化里,委婉表达和不拒绝更能被人接受,但正是因为浸染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学会拒绝恰恰成为人人渴求的技能。
仔细想想,三明治拒绝法也可以说是最近很火的“窝囊学”的新分支——学习如何“又怂又爽”地拒绝一个人。越来越多人开始认可“拒绝不是错”,甚至开始流行“讨坏型人格”。抛去这些形式,其实要体谅和理解年轻人苦于“讨好型人格”的内耗。这种看似花言巧语的拒绝并不是刻薄,而是在有限空间里小小地表达一下自己的锋芒和态度。毕竟,不同于一味讨好,干脆地表达态度才是让人际关系更健康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