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测50℃,天气预报却39℃,怎么回事?
2025-07-16 15:19 中国新闻周刊
另外,在城市中易出现热岛效应。任国玉指出,柏油马路、水泥地、建筑物等会额外吸收并重新辐射出热量;水体和植被偏少,使得城市里蒸散发量低,地面和城市冠层的热量主要用于加热空气,不利于降温;人为排放热量如空调等进一步推高近地面气温。这些因素都使得城里居民感受到比郊区和乡村更热一些。此外,气象观测站多设在近郊区或郊区,因此这些站监测和预报的气温值,可能比城市里低一些,大中城市偏低1℃-3℃都是可能的。
如何应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气候室班婕表示,从我国272个主要城市研究发现,我国人群健康最适宜的温度为22.8℃,超过适宜温度后,气温越高,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越高,当日平均气温达到29℃,相关死亡风险增加15%,极端高温对人群健康不利影响的程度明显高于中等高温。
持续高温下,多地急救中心发布中暑及热射病例通报。7月14日,据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民医院发布信息,当日一名患者因热射病抢救无效死亡。而这并非个例,仅当天上午,该院就已收治5名重症热射病患者,入夏以来接诊病例已超过30人。
关于如何识别和急救热射病患者,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潘力军在7月11日国家疾控局举行的“健康度夏 科学应对夏季高发传染病与高温等健康风险”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体温飙升超过40摄氏度,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或者嗜睡、昏迷等症状,就可能是致命的热射病,身边陪同人员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