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淄博琉璃进国博|任波:小炉匠苦练34年 让淄博琉璃站上世界舞台

2025-07-16 17:38   鲁中网

  1991年,17岁的任波进入博山美术琉璃厂做学徒工,开始学习灯工琉璃。刚进厂的任波,一眼就瞄上了老师们在做的“恐龙”。同期的学徒都在制作琉璃糖果,任波就在制作“恐龙”的路上不回头。受伤、失败,都没有让任波退缩。也正是这份要拔尖的心气,让他短短一年半就成功出师,20岁就成了灯工组的组长。任波说:“当时组里最年轻的组员都比我大四五岁,管理确实有难度。我就以身作则,技术上我做到极致,上班我最早到最晚走。”

  1995年,来自美国的灯工师傅来到博山做灯工,西方玻璃艺术进入任波的视野。“当时西方的料棒、造型、技术上都给我很大冲击,也让我看到琉璃的另一种可能。”2005年,任波离开博山,前往南方掘金,转向制作琉璃首饰。南北差异给任波带来无限灵感,玻璃、宝石还是金银等贵金属都融入到创作中,新材料、新技法与传统琉璃灯工技法相结合的方式迅速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也让任波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2013年,任波带着琉璃新工艺、新设备回到淄博,一切从零开始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让任波打响名声的,正是融合贵金属材料烧制出的甲壳虫,上海、秦皇岛的玻璃博物馆争相邀请任波做现场分享。任波和他的“小炉匠”工作室也逐渐声名鹊起,他的作品也陆续被各地博物馆收藏。作品《天牛》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四季春》被国家艺术基金收藏,《虫趣》和《蝶》同时被上海玻璃博物馆和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永久收藏,《秋实》被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